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

[遊記] 201206 阿塱壹古道 (旭海→南田)


「阿塱壹」是台東縣安朔村舊稱,起自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,止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。阿塱壹古道是清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(1877-1885)先後開闢八條東西越嶺道路之一 ─ 琅嶠卑南古道其中一小段。

十六世紀外來民族尚未進入臺灣之前,臺灣南部中央山脈東西兩側,有魯凱族、排灣族、卑南族、阿美族活動,這條古道自古即為先民來往台灣西南平原、恆春半島與後山(泛指今台東、花蓮兩縣)地區重要陸路交通要道。古道初為原住民族部落間打獵、商貿、婚嫁、聯盟、遷徒、移民的濱海小徑。荷蘭人據台起,是先民來往台灣西南平原、恆春半島及後山的重要陸路交通。從恆春鎮東門開始,翻山越嶺到滿州鄉八瑤灣,沿海岸線旭海到台東。西元1874年日軍侵台牡丹社事件後,清廷積極開拓,西元1877年起至西元1885年中法戰爭,成為清廷駐台官吏、軍隊、閩、客籍墾民前往後山唯一官道,而琅嶠卑南古道是清末所闢聯絡台灣東西部交通最早貫通官道(1877~)之一。

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美軍發動跳島戰爭,日軍為防美軍跳島戰術從牡丹灣(旭海村)登陸,自行炸毀附近部分古道路基,加上地震、颱風侵襲,在觀音鼻岬角處有數處大崩崖,目前僅剩旭海漁港經牡丹鼻、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4公里海岸,因過去長期軍管影響而仍保留部分古道殘基及較原始風貌。

1960~70年代,林務局經營管理的墾丁公園(今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)是南部著名風景區,並與台灣最南的鵝鑾鼻燈塔為恆春半島重要觀光地點;後來滿洲鄉佳樂水開闢,成為新旅遊據點。台26號公路,從屏東楓港延伸至佳樂水,按全省濱海公路系統中,公路局規劃路線預定路線台26線擬由屏東楓港至台東縣安朔,與台9線連接,完成全台環狀濱海公路系統。

1982年9月墾丁國家公園計畫公告,滿洲鄉東海岸佳樂水至九棚段長14公里,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及海岸特別景觀區,公路局多年來以本路段為全台濱海公路未全線貫通之路段,長期影響東部與恆春半島之交通聯繫,以及地方民眾陳情改善為由,多次實地踏勘,並與墾管處屢次協商,但墾管處堅持以生態保育為由反對開闢。

2006年公路局推動「台26線安朔至港口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」,開闢南田段公路,引起登山界和環保團體危機意識。阿塱壹古道是唯一沒有公路到達地方,公路總局打算打通台26線完成縱貫整個東部地區的南北銜接線,另外公路打通後亦有利於南田核廢料運送。但是民間卻有著不小的反彈聲浪,理由不外乎是希望能夠保有這段「最後未開發的一段」,至於從環境保護的角度、或是地質的角度到底這段路是否適合開發成為公路,則是見人見智,與其聽他人報導,不如自己走上一遭,這也促成了這次的阿塱壹古道之行。

這次是參加野樵的行程
19:00 北車站東三門集合
02:00 楓港的隆安大旅舍
07:30 起床 (morning call)
08:00 出發前往旭海
10:15 旭海出發
12:15 上觀音鼻,樹林休息,用餐
13:15 出發
15:15 抵南田遊覽車停靠處

建議攜帶物品
 - 水...足夠的水 (建議搭配運動飲料)
 - 帽子及其他防曬用品
 - 手套 (必備)
 - 確定不會開口笑或分家的鞋子 (重要!!一路上看到一堆人遺留下的鞋墊。) 
 - 行動糧
 - 登山杖 (選配,若有懼高症者建議不嫌麻煩攜帶,在山上多個支撐感覺比較防滑)

從楓港出發往旭海前進,在入阿塱壹古道前經過旭海溫泉區。


暖身操,為接下來的激烈(??)運動做準備。

勤前教育 by 解說員潘照雄老師。


旭海安檢所,可在這進行最後水資源的補給。

 旭海安檢所還很貼心的做了一個說明圖。

很有秘境的感覺。

秘境過後視野豁然開朗,太平洋即在右側。


阿塱壹古道由此行。



山壁上的碉堡


看起來很像,但不是鳳梨




在一個小溪口的臨時管制站,因為官方目前限制阿塱壹每天 300 人次出入,所以在這裡檢查出入民眾的身份。



因地層擠壓作用造出天然的 3 

2...

國字橫一,是在倒數阿塱壹入口嗎??

隱身在旁邊樹林裡的石板屋


渾然天成的界線,一半是細砂,一半是..更細的砂,如果不是車子到不了這,還真難相信這是自然形成的。

南田石嗎?? 紋路很美


腳下踏的有時是很軟的細砂,一踏就深陷其中;有時是中型或大型礫石;有時在攀過岩塊才能繼續前進;但不管哪一種都不很好走。



軍艦岩




解說員潘老師。

領隊 Moore

因為這段路沒算準海浪的石間,一不小心就會成了海鹽版的泡湯雞,所以潘老師很盡責幫大家指揮時間。

八八風災的漂流木


接下來就是最抖的觀音鼻路段,從旭海端入,會遇到一個約 >45 度的坡度需攀繩而上,其後在步行緩上;若從南田入,遇到的則是一個約 60~70 的陡坡,一樣需攀繩而上,長度較長,但相反的下坡相對短比較容易。

不論從哪端上觀音鼻,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這個平台休息並用午餐。顯然,阿塱壹算是膾炙人口的路線,所以這裡到接近中午人是人聲鼎沸,若在假日要找個地方席地而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從觀音鼻下望太平洋。

咦?? 其他照片耶...因為觀音鼻整個路段不是陡上坡,就是陡下坡,好一點的緩坡大概只有 15cm 寬的步道,腳下踏的都是 頁岩碎屑 ,右手邊望下去就是太平洋,加上風大到不行,一不小心滑一下就下海和海龍王作伴,而且本人懼高症發作,所以美景就只能放在心上了。

在觀音鼻,上坡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下坡就更是困難了,要陡下近兩百米....而且腳下踏的都是鬆動的頁岩碎屑,這時只能相信手邊的繩子。

潘老師像是武功高人一樣,當我們緊握繩子上下不得的時候,潘老師用一支登山杖已經默默的飄到下一層,盡責的全程盯著大家所踏的每一步是否安全。


剛下山的在這裡把手軟腳軟的心情收拾好,要上山的因為塞車,只能耐心在山下等候。

其實越嶺這段是後來登山客爬出來的,早期先民都是走"純"濱海小徑,即下圖照片的左邊,只是後來日軍將濱海小徑炸壞,所以現在往來只能越嶺了。


第二個橫越的溪 (牡丹溪??) 。

現在爭議性很大的南田核廢料儲存預定地,但這裡真的適合蓋核廢料嗎??

遊覽車停靠處,也讓此次阿塱壹之行劃下句點。

全程 6.86k ,費時 5hrs 。

PS:因為前晚西南氣流的關係屏東及山區降下大雨,所以正常不會遇到越溪的行程我們都遇到了,但很是感謝老天,因為有了這股西南氣流帶來的降雨所以整個阿郎壹之行不會太曬、不會太悶,偶爾還飄幾滴雨解解暑氣,一直到最後下了觀音鼻後才有較大的雨勢,讓整個行程安全完美的結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